中央深改委強調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2020年工業互聯網行業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
2020-09-15
日前,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會議強調, 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那么,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如何呢?一起來看一下。
國家及地方工業互聯網政策
現階段,隨著政府不斷強調要加大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預計新基建將成為后續經濟托底的重要發力點,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之一,有望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駛入發展的黃金時期。 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6520億元,融合帶動的經濟增加值將達2.49萬億元。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27個省(區、市)發布了地方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文件。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較長,上游通過智能硬件實現工業大數據的收集;中游為平臺;下游為工業企業,任何單一層次或企業無法實現產業鏈通吃。
上游:硬件設備。上游設備廠和軟件商主要是提供平臺所需要的智能硬件設備和軟件,支持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開發。需要的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工業級芯片、控制器、智能網關、智能機床、工業機器人。
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從架構看,工業互聯網分為邊緣層、IaaS層、PaaS層和SaaS層。 邊緣層(即工業大數據采集過程)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IaaS層主要解決的是數據存儲和云計算,涉及到的設備如服務器、存儲器等。 PaaS層提供各種開發和分發應用的解決方案,如虛擬服務器和操作系統。SaaS層主要是各種場景應用型方案,如工業APP等。
下游:典型應用場景的工業企業。當前最有潛力上云的工業設備企業包括五類:一是高耗能設備,如煉鐵高爐、工業鍋爐等設備;二是通用動力設備,如柴油發動機、大中型電機、大型空壓機等設備;三是新能源設備,如風電、光伏等設備;四是高價值設備,如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燃氣輪機等設備;五是儀器儀表等專用設備,如智能水表和智能燃氣表等。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將工業互聯網分為三大體系:網絡體系、平臺體系以及安全體系。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之一,有望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駛入發展的黃金時期。工業互聯網是滿足工業智能化發展需求,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特點的關鍵網絡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
據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介紹,測算表明,2018年、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42萬億元、2.13萬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5%、2.2%。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同時可帶動約255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從經濟核算角度,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既包括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工業設備、工業安全、工業軟件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部分,也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緣計算等融合型新領域,具體劃分為工業互聯網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安全、工業互聯自動化、工業數字化裝備五大產業。二是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即傳統產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所帶來的成本降低、產出增加、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
在核心產業上,2018年、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為4389億元、5361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快速擴張,2018年、2019年增加值規模為9808億元、1.6萬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6520億元,融合帶動的經濟增加值將達2.49萬億元。